Saturday, October 9, 2010

平菁街上冷水坑

今天中山停打,所以安排了人力車之旅。

故宮出發沿至善路上了明德坡,坡一結束左方的巷子至善路三段71巷就是今天的起點。既然沒有暖身,那就把故宮到明德坡這段當成暖身段吧,以不會喘的速度跟齒比讓身體跟腳熱起來就對了,記得,看到明德坡不要興奮,慢慢騎,因為接下來才是主菜。

騎車爬坡至今就這條路線沒有找到坡度分析,甚至一些分叉點該何去何從也不是很確定,所以是以一種路線探勘的心態在騎,並沒有要追求速度或者不落地這種事,一切隨緣。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運動路線

至善路三段71巷接平菁街再接菁山路101巷上冷水坑。這段路線是雙峰路線(twin peak)的第一峰,也是陽明山P 字路三段坡道的最末段。

從路線圖看出前段從起點到平等國小,因為剛開始騎體力充裕所以不覺得大不了,可惜小胖膝蓋痛在前段就退出。中段平等國小到大耳朵(雷達站)是平路跟下坡,可以好好休息。跟破壞兩人在此處緩騎想說休息一下,後來沒想到有好一段下坡,狐疑中停下來打電話向騎機車先行的夫人問路。

重頭戲是末段大耳朵到冷水坑的長上坡,有各式各樣的坡度,緩短的長陡的不一而足,偶爾起身抽車到最後也完全無力只能乖乖坐在椅墊上奮鬥。接近冷水坑則開始有濃重的山嵐恰似飄雨,也在此遇到剛要下山的陳大哥,就這樣一個人想要不落地一個人想要趕著下山的情況下三兩句邊騎邊打招呼就結束這次山中巧遇。

十點二十六出發,十一點五十八分抵達,歷經一個半小時的路線探勘告一段落。

路線圖末段有一個標註"請記得右轉"處,如果忘了右轉往前騎會進入下坡,然後在接下來的第一個路口需要右轉面臨好漢坡,屬於站起來抽車不小心會前輪離地那種陡度,想拼時間的話切記不要走錯,會被啃食不少體力。至於想要一次多重享受各式坡度的車友則是歡迎光臨不來可惜。

難度個人覺得比巴拉卡攻助航站大概小小勝一些,不過由於中段有好長的下坡可以休息,所以也未必就比較難?

在冷水坑遊客中心吃了牛肉麵,小破壞跟夫人喝了餛飩湯,山上有點冷,只好請小胖開車上來接送。小胖則是不負中社王子之名在膝蓋疼痛的情況下再次中社完騎然後開車上山接人。下午一行人跟人力車部長邪惡飄在春水堂打發了時間,完成一日行程。

DSC01210
下雨就不多拍了--淋著雨的黑白雙騎。

14 comments:

David said...

我的不落地,希望是不摔車落地啦,哈哈...
本來以為,9點以後從家裡出發,
應該是落後了,
在冷水坑和會長連絡不到人,
以為你們都走了,
所以就直接下山,測試新換的煞車塊,
很高興一下山就碰到,破壞、會長、夫人...
在破壞、會長努力不落地中,漸行漸遠結束對話,
並與夫人閒聊兩句,繞去新北投一下,
就回家啦...

會長 said...

每次我們都會拖到很晚才出發,哈哈。
沒有好好欣賞一下陳大哥的新車。
希望能趕快促成羽球會車神大賽。

David said...

說到車,
很認真的考慮,
如果要常爬山,
為了膝蓋著想,
可能要,
1、減重,身體重,爬山太吃虧了,
2、將公路車改登山後變換34T飛輪,
3、直接再買一台登山車,
如果要辦大賽,如果沒減重,
或是再加強腿力,
我還是弄台登山車較保險,
不然騎公路車抽車要再多練,
下坡煞車,輪框小心發燙(我太重了)...

會長 said...

關於公路車或登山車的爬坡齒比,這幾天有在研究。
基本上登山車爬坡還是比公路車費力,所以陳大哥可以不用考慮登山車了。
至於要不要換更大的飛輪? 如果助航站都可以不落地,那我覺得應該是不需要了。

會長 said...

所以我現在正在物色公路車,而不是登山車。

David said...

考慮齒比的因素很多,
因為不常爬坡(也才2次),
如果要爬,就會爬到底,
所以,膝蓋都會痛,
算硬撐,所以降低齒比,
依2次經驗,想會有改善,
不然,我把每週4次夜騎都改中社,
這樣,騎個幾個月,應該略有小成,
或許,就不用再考慮齒比的因素,
另外,會介意的是下坡,
在2張郵票的接觸面積,
在近90kg(最近胖很多)的重力加速度,
實在不敢享受下坡的快感,
如果,會長想敗公路車爬坡,
那我自然樂觀其成,努力練騎公路車,
不過,登山車大盤可以22T,飛輪可以34T
而且登山車輪子小喔,要省力還可改窄胎,
還有既然是叫登山車,
登山應該優於公路車喔。

David said...

公路車跟登山車騎起來有什麼不一樣?
http://blog.yam.com/pintau/article/10986027

會長 said...

最近研讀了一本自行車的書,說到爬坡公路車會比登山車快,當然是同一個人騎,再加上這一篇:
http://www.wretch.cc/blog/adela517/29709493

所以我覺得不能光看齒比,不要被齒比嚇到。至於登山車為何叫做登山車,其實是從英文Mountain Bike翻譯過來,叫做山岳車的話是不是就不會聯想到爬山快了呢?

會長 said...

車架的設計也會影響到動力輸出,所以說就算登山車換了細胎,依舊無法變身成為公路車。登山車就贏在一個騎乘的舒適度。

會長 said...

公路車的英文是Road bike,也就是騎在路上的車,登山車當然就是騎在山林裡的車,這樣選車的方向就清楚了吧。

David said...

車是看人騎啦,
我的推論都是以我的現況而論,
就現在騎公路車的我,
只是覺得騎陡坡太累啦,
如果是登山車,就可用龜速騎上陡坡,
而不會那麼累,
如果我目前有壯哥的腿力,
我就可以和平地一樣,輕鬆的超越登山車,
換句話說,如果腿力如同車的馬力,
爬陡坡(如坪林山區)1600 CC的吉星吉普車(低轉速高扭力),
會跑贏1600CC BENZ A-CLASS小車,
而2500CC LEXUS IS2500轎跑(高轉速低扭力),
又會在陡坡跑贏吉星,這只是我自己的感覺,
也不一定正確,
總之,腿力一定是要練的啦...

David said...

所以騎登山車的人,
改車是想求快,
騎公路車的人,
改車是想爬坡,
有腿力的人,
騎公路車基本上,
上天下海,
沒腿力的,
走平地(公路車),省力,
走陡坡(登山車),愜意,
會長想騎公路車,
方向是正確的,
那小弟,自當努力跟隨...

會長 said...

幫老婆選一台平把公路車,大盤三盤,再把飛輪換成有32T的,驗證看看爬坡能力如何...

大蘇 said...

買車務必通知到場一起欣賞,南信真的價格非常佛心。值得去那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