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31, 2011

收2011第三季會費囉

會費跟上一季一樣!

PS: 由於腰痛找了一位新的醫生交待治療期間禁止運動,所以未來兩週(甚至四週)無法打球,但是仍然會出席收會費,請大家準時繳交,感謝。

Monday, May 30, 2011

自然要騎風櫃嘴

這陣子腰痛的老毛病又犯了,可是羽毛球還能打。這個腰痛主打靜態活動,比方說坐著打電腦或者躺在床上睡覺,會造成腳麻,起身活動就影響不大,所以跟人家說腰痛還能活動自如實在沒說服力。

騎腳踏車就比較難說,因為一直坐著,但是又在活動。嚴格說來也沒一直坐著,騎公路車屁股要上上下下。於是乎星期天早上照慣例出門,天氣那麼好,沒騎車對不起小薔。
九點半到了故宮小七,看到一位運動正妹,隨即人家就要出發,我跟夫人當下跟上,但是這運動正妹速度很快,超過我暖身的速度,為了配合夫人只好目送正妹離去。

好天氣自然要騎風櫃嘴,而且要用自然速騎乘。中途被一些人超車,每個超車的騎士我都會注意他們小腿肚,嗯,果然都很大一丸而且線條很爆,甘拜下風。直到有位老兄超越我的速度不快不慢讓我很難忍受,於是就跟在他後方一小段距離,這距離說追也追不上,但也讓他擺脫不了,然後呢,我們就這樣慢慢超越一些人,也被一些人超越。

最後一公里發現他沒有暴衝,距離也沒有拉開,想說終點前那個爬坡來超越他看看。奇怪,明明一開始就說要用自然速騎就好,怎麼搞到最後還是瘋狂燃燒血糖...

哈哈,運動正妹也騎風櫃嘴,不過看他們的樣子已經休息一段時間,準備要下山。比較不解的,看她的機絲還有卡鞋,卻沒有穿正式車衣,比較像是要去慢跑... 嗯,這個打扮也不賴!

DSC02000

Wednesday, May 18, 2011

丸龜製麵 (丸亀製麺)

累積到京都這麼多次,在"吃"的方面已經不再像新鮮人那樣會追求新奇、有名、有趣而特別造訪,也不會為了特殊的用餐氣氛而不顧一切砸下重本。到了這個境界理想的方式是,散步在京都街頭,或者在前往目的地的過程,發現看起來好吃而價錢平實的店便走進去光顧一遭,如果萬一碰巧吃出個名堂來,那麼旅行的幸福指數真是會暴衝。

我們常在河原町三条四条之間晃悠。三条跟四条之間的聯絡道路就那幾條: 河原町通、木屋町通、先斗町通、鴨川通(這我自己取的)。市區最適合閑晃的也就這幾條,晃著晃著就發現了這家丸亀製麺。事後了解才知道這是大型連鎖麵店,記得在新宿有吃過一家"東京麵通團"也是相同的點餐模式,那是怎麼樣的模式呢?

DSC_1398

DSC_1403

關於點餐模式 : 不是坐下來點餐,也不是從售票機點餐,是像自助餐一樣排隊點餐。先點基本款,也就是麵的調理方式,然後再選配菜,再結帳,一條龍程序快又有效率。

DSC_1400

麵的調理方式做了個看板在門口,一清二楚。好比我點最上排中間那個湯麵,小碗的280,所以要跟店員說"ka-ke-u-don,na-mi"(如果不會五十音的話還真有點小困擾)。

DSC_1397
一進門就是煮麵區,煙霧瀰漫的風情相當刺激食慾。

DSC_1396
自己端一個盤子準備裝料理,碗就不用動了,那是廚師裝麵用的,小碟子可以考慮拿一個,如果不想要炸物直接放在麵上頭的話。

DSC_1395
興奮的來啦,各式炸物連同價格標示一清二楚擺在你眼前,就看你識不識貨啦。

DSC_1394
最後就乖乖掏出銀兩來吧,然後店員就會放你走,去找一個安身立命之地。

DSC_1391

實在不得不佩服我的調理功力。熱湯烏龍麵上頭放上炸雞跟野菜天婦羅,灑上蔥花,點綴一些辣粉,看起來真是色香俱全。上面這樣日幣530。

不過前面這些看得到的都不是什麼重頭戲,既然店招擺出鼎鼎大名的"讚岐"二字,那麼烏龍麵的魂鐵定是一絕。這麵身難以形容那種Q度,所謂的"Q"是說這0.5公分的厚度在咬下去變形的過程當中它的反作用力是成二次函數曲線的,不像台灣吃到的烏龍麵身是成一次方函數。一次方函數的咀嚼過程叫做"切",這種二次方曲線的彈性就是剛咬下去(表面0.1公分)會感覺到"潤",因為表面抵抗弱所以湯頭的鮮味容易顯現出來;再深入(0.4公分)會感到"勁",咬斷會感到"彈",麵身的張力瞬間釋放。就這樣"潤、勁、彈"三味合著組成了所謂讚岐的Q。(以現在流行的3D電影來比喻讚岐烏龍麵,台灣吃到的烏龍麵就像2D電影,整個味道是平的)

小麥的香味在無數的Q彈之間釋放出來,感謝天我的味蕾還健在。配菜選擇也很重要,選個野菜天婦羅超級加分,因為細絲的野菜裹粉炸過的口感清脆無負擔,跟麵的Q剛好一柔一剛,而浸過湯汁的天婦羅變軟又多一口感。至於其他的炸物則個人隨喜,想嚐什麼就嚐什麼,所以我說拿個碟子放炸物免得看不見麵在哪裡,也避免味道搞得不清不楚。

DSC_1393

店的氣氛也很受女生歡迎,通常平價的店像是松屋、餃子的王將都很難得看到女生光顧,然而這裡卻不會這樣。另外我看到不少人只點麵不點炸物,是用一種簡單輕鬆的心情在用餐。

除了自助點餐以外,日本人愛用的冰開水以及炸物的沾醬同樣另設櫃台自取,由於這種種措施讓人可以吃到道地卻又平價的讚岐烏龍麵。結果當天晚上我又去吃了一次,因為中午夫人沒吃到。晚餐我點了咖哩口味的(晚餐就沒拍啦,因為天氣太好相機拍到沒電!),再加點豆皮壽司,本想說豆皮壽司的醋飯可以沾咖哩吃起來鐵定過癮(因為日本人會咖哩烏龍麵配白飯,也是讚),不過發現豆皮壽司自有自的特色,沾咖哩醬就免了吧,哈哈。

回想當初在東京麵通團吃到的湯麵湯頭太鹹,只好猛喝冰水,但是河原町這家丸龜製麵沒有這種問題,口味恰到好處,不知道是不是東京人重鹹? 丸龜在東京也有不少分店(好比這家),下次逛東京就選丸龜吧。

DSC_1402

DSC_1401

在京都,這類的店不用特地去找,但是恰巧路過的話別懷疑,衝就對了!

Monday, May 16, 2011

キルフェボン (quil-fait-bon) 甜點店

DSC_2257

DSC_7930

位在京都木屋町通跟三条通交叉處有安藤忠雄設計的Time's,隔著三条通對面蓋了棟大樓,大樓再過去小橋(惠比須橋)旁邊的就是這次要介紹的甜點店キルフェボン(quil-fait-bon)。

DSC_7887

DSC_7903

DSC_7894

每次去京都,夫人都會拜訪這家甜點店。本人平常不吃甜點,不過這家的甜點真的好吃,來到這邊我也是要點個小甜派才有參與感。

DSC_2257    DSC_2259
2008年式樣

DSC_7858    DSC_7865
2009年式樣

DSC_1127    DSC_1128
2011年式樣

照片只能追溯到2008年,其實第一次踏進這家小店還要更早之前。每次點的都不一樣,產品也一直在更新,於是每次去都像是一場小冒險,這次要點哪個呢? 這個看起來好好吃,那個看起來也很棒,不過最終好像免不了草莓跟巧克力色系。記得2007年那次還有點過藍莓口味的,可是照片找不到了,還是說顧著吃忘了拍???

DSC_7928

DSC_1123

畫面中的小橋就是惠比須橋,下方正是京町風味的高瀨川。沉浸在如此美景裡享用美味,真怕人體感官會負載過度,如果時值櫻花祭,看著覆滿河面的櫻花瓣就這麼順流而去,那真不知該感傷還是該驚嘆...(所以我們都埋頭猛吃)

DSC_7882

DSC_7912

DSC_7919
等候空間

DSC_7879
那個小花器外頭套著細鐵絲真有趣

DSC_1128
赤いフルーツのタルト(紅色水果塔)  這次夫人點的草莓口味真是夠華麗了

DSC_1127
キャラメルナッツのタルト(焦糖堅果塔)  不要以外貌取人,更不要以外貌取甜點。這是我點的有含乾果類的說不出名字的點心,其貌不揚。放眼望去沒有女生跟我志同道合,不過這無所謂,吃起來厲害就夠了。

DSC_1129
上面跟糖衣糾結在一起的堅果提供焦糖多元的融化方式,並且釋放出繽紛的口感。看起來濃醇的焦糖並沒有想像中甜膩,卻是非常適中而不黏牙,豐富的堅果再搭配上夾心跟底部的餅皮,每一口都有不一樣的美妙滋味,真是甜在嘴裡滿足在心裡。真高興這次吃到的是來這裡這麼多次最喜歡的一樣。(也許下次又會有不一樣的高潮?!)

DSC_7869
看著甜點師傅的傑作,整個人不禁優雅了起來(2008)

DSC_1114
想著接下來要享用美食,而且又坐在高瀨川邊,似乎有點小罪惡感,幸福的小罪惡(2011)

DSC_7896

キルフェボン 甜點架上供應著十幾種口味的點心,形式大致都是這樣,最下方是餅皮,上面就花招百出,食材大異其趣。我們點的大約都在日幣六百元左右,加上一杯飲料約五六百,所以一個下午茶要價一千一二日幣(一人)。隨著食材等級不同,甚至有一份甜點就日幣一千五的,可說是幸福的大罪惡。


DSC_7932
附帶介紹先前說的隔壁大樓B1餐廳

05770019
以及Time's B1的餐廳,安藤所提出的面向高瀨川的設計案,親水無敵!!

改版

DSC_0365
京都的新綠

這次京都行觀察到年輕女生的穿著有幾個特點:

DSC_2033   DSC_0682

DSC_2146   DSC_0221

低彩度的藍色、綠色,還有米色,短褲配上咖啡色的鞋子或者黑色的絲襪,以及很常見的膝上襪(顏色也是要淺灰淺藍淺芥末綠之類),如果有牛仔布的話就是走復古處理,斑駁色或者破洞。

DSC_2415   DSC_2418

DSC_2420   DSC_2419

回國前一天晚上在便利商店看到雜誌上面的流行趨勢大抵是如此,很應景便買了一本。

DSC_2417

呼應春天新綠生意盎然的氣息,服裝輕盈但是不張揚,顏色從冬天的低彩度漸漸要過渡到夏天的高彩度。灰、米、藍、綠、黑、咖啡,掌握這幾色的比例就是今年春天日本女生給我的印象。

DSC_1378--->  走一種令人紓壓的配色

透過上面那些觀察,回國後便把網誌版面改了。Blogger目前提供比較靈活的版面調整,花了不少時間去嘗試,期間還碰巧遇到系統當機,真是有夠巧,讓我的版面停在一個奇怪的編輯中狀態。

版型2009
剛回國先把舊版型的底色從白色改成抹茶綠,算是對日本女生春天穿著的戀戀難忘。

版型2011

先前的版型為了可以卯起來貼大圖所以文章右端也跟著無邊無際的延伸出去,沒有明確收邊顯得沒頭沒腦;新的版型給人比較完整內斂的印象,以後貼圖也得配合控制大小。這樣的版型像是個部落格了,以前的比較像是留言板。

背景底圖是阪急電車梅田站(也就是大阪站),起始站的關係總計有九線軌道,在這邊看旅客殺進殺出很過癮,不過我們自己也是旅客,也是匆匆來匆匆去,只好看著照片捕捉回憶。版面中央透明度較低的部份(讓文章底色較白容易閱讀)是做出來的,並不是原有版面提供這個設定,拉到最下面看到破綻就知道了。標題也是自己故意做成好像透到底圖那樣,"jan2000"的陰影也是做出來的,都不是原先版面就有的。

DSC_1503

這趟走在京都幾條適合散步的路線,一邊看著週遭景物一邊回想著台灣街道,兩者互相拿來比較,探究著到底我們差別在哪裡。對於日本人各方面都比我們更深入更講究的心思,在這次調整版面的過程也想認真看看,對所有的字型給出的不同感覺,以及字型大小對字體造成的影響也龜毛了半天。花了很多時間,碰巧現在有時間。在能力不如人的情況下就只好多花時間,如果不多花時間多研究的話,最後通常得出一個"台灣人就是比較喜歡速成"這種老掉牙的結論,但是這樣我們也自得其樂,輕鬆自在就好。

要精緻呢,還是輕鬆速成? 要抓這個平衡點,說服自己相信那個平衡點,真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