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京都散步就免不了要說說這條"哲學之道"。
這條散步道兩端分別由銀閣寺及南禪寺定義了起始點。南禪寺當然在南方(硬掰),北邊就是銀閣寺。步道的空間元素由一條疏水道南北縱貫,疏水道兩旁有植栽及步道,其中一側的步道甚至是兩重的。見圖。
來過幾次習慣上都是先搭公車到銀閣寺前,然後買了日本ㄅㄚˇ ㄅㄨ便開始哲學之旅。因此尾聲就是南禪寺。這條步道應有兩公里長,兩旁店家少,主要欣賞綠意,但是難得出現的小賣店都令人留連。說是欣賞綠意,但是每年櫻花祭跟楓葉祭的自然奇觀跟爆滿人潮更是哲學之道的靓點。而這個春末夏初的小旅行所親近的哲學之道就顯得淡泊而更有哲學味。
說得很清楚,這條步道讓人牽小孩走或者騎自行車走
或者搭人力車走
兩旁少數比臨此道的民宅,經過時就是會讓人投以羨慕眼光
被紫藤花附身的楓樹嗎?
灯台躑躅
五月份的紅色葉片,是生長週期的錯亂,還是旅人對品種的無知?
翠綠色的哲學之道真是讓人悠閒漫步的好所在,販售行為被減低,對自然環境的注意力提高,這對於植物白痴的我來說剛好適合放空,如果放下相機的話會更好。京都知名的藝妓牌吸油面紙在此設點,有自己的庭院跟喫茶屋,散步累了可以進去坐坐享受庭中之庭的精神洗滌。更講究的話可以到上面照片中的"叶匠壽庵"點個甜點,用視覺跟味覺感受日本"數寄屋"建築的風味雅趣。
稍微偏離開哲學之道,我們到馬路上覓食。簡單吃個咖哩飯、吐司蛋,喝完咖啡,往南禪寺前進。在這樣美好的風景線上,一些個小小民宅也能生活出一番自家韻味。總是這樣,走在京都,看著世界遺產,看著安藤,看著現代建築,然後也看著這個氛圍形成的感染力。
被香客摸到發白的三門門柱,對此有一股憐憫之心(是在憐憫什麼)
像是長著白癬的水路閣,猜測那些白色覆蓋物是水路滲水進到結構體內溶解物質流出所造成
不間斷地,遊客們在南禪寺水路閣底下張望,總得把旅遊書上那連續拱圈的照片化作現實的記憶才會安心。我看到和服女從階梯下來正要從廊下穿過去,一個反射鑽入拱圈之中,咖擦咖擦按下兩張,如今那個現實的記憶藉由數位訊號變成你我之間的明白。
2 comments:
喜歡南禪寺山門的對比感,也喜歡小道民宅的可愛感,京都真的讓人隨時都掛心~~
哲學之道,我明白了!
Post a Comment